连载书屋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49(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姜剑威摩挲着许域刚寄过来的照片。

记忆里少年变得更美了。

几缕不听话的发丝随意地垂落在额前,眉眼弯弯,玻璃质的眼睛闪烁着细碎的星光,嘴角微微上扬,带着若有若无的笑意,可爱又迷人。

笑意从许域脸上飞到姜剑威脸上,一整晚都没压下嘴角。

姜剑威小心翼翼地夹在另一张照片旁,那张照片换了好几次塑封,照片依旧完好。

1975年底,国务院决定在全国扩大试种籼型杂交水稻,并召开杂交水稻技术推广培训会。

刘树人向彭远山要走了许域,一块去海省学习杂交水稻制种技术。

许域和刘树人在这之前自己也摸索了不少,这次一起系统学习制种技术,积累了不少经验和问题,去这一趟可以说是收获满满,满载而归!

在1976年的春天,许域和刘树人成功在新昌县进行制种实验,生产出了杂交水稻种子。

激动、兴奋在许域心里油然而生,他或许在历史上的留下微不足道的脚印。

和刘树人开心了好久,回到家依然兴奋不已,瞥到那座信山,分享给姜剑威的念头迅速冒出了头。

无数的话语和情绪在笔下奔腾跳跃,一股脑地倒出。

许域把信寄出后依旧心潮澎湃,在床上滚来滚去。

屋里不时地传来兴奋的傻笑。

制种结束后许域回到了化肥厂上班,下班后陈源和刘志远都围住了他。

许域又出名了。

新昌县的人都拿到了新的杂交种子,被告知是能亩产一倍的新种子。

农村里没有什么秘密可言,所有人都知道了原来许知青去年冬天是去学技术了!

还做出了这么牛的种子!

自古英雄出少年,没人不爱这样的故事。

新昌县的所有人也不例外。

刘志远崇拜地看着许域,“许大哥!你好牛!”

刘志远显然已经变成了迷弟。

陈源已经不想和刘志远争了,他们可不一样。

许域是他的好朋友,刘志远只是小弟而已。

自得地挽住许域的胳膊,“我们一块去吃庆祝饭吧!我请你吃!”

【作者有话说】

[绿心]这章写得卡卡的,但是我很满意。

[蓝心]萌晕我了,亲亲鱼宝,可爱又迷人。

[青心]小鱼事业蒸蒸日上。

[粉心]时间大法献给大家嘿嘿嘿。

[紫心]【1】来自1975年日史。

[红心]赣南脐橙第一人是袁守根,此时他36岁,我贴一下关于赣南脐橙的历(摘自网络),好像不能写真人,我就没在文里写全名。

20世纪70年代,江西南部的脐橙种植处于起步和试种阶段。1971年,被称为“赣南脐橙第一人”的袁守根从湖南邵阳引种156株脐橙苗到江西赣州信丰安西试种。1974年,这批脐橙苗成功结果。1977年,袁守根种植的脐橙品质达到较高水平,他将1吨脐橙销往香港。但在当时,脐橙种植规模较小,远未达到大量种植的程度。直到80年代,中国科学院南方山区综合考察队提出赣南应成为中国柑橘商品生产重要基地,以及90年代赣州实施“山上再造”和“兴果富民”战略后,赣南脐橙才逐步进入快速发展和大量种植阶段。

第44章 重逢 “别在这,待会被人看见了。”

1976年无疑是多事之秋。周总理、朱委员长、毛主席相继离世,唐山大地震,“四人帮”被粉碎,宣告着文革结束。

1977年7月,高考恢复的曙光正式出现,同年10月,国务院批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

当高考恢复的消息传遍整个z国,无数青年奔走相告,欢呼雀跃。

新昌县的所有知青都开始躁动起来,红旗大队把一间库房改为了教室,知青们开始埋头苦读。

考上了大学就意味返城,那些在红旗大队结婚生子的知青同样不愿放弃,一时间村里到处是摔喊哭泣。

许域在七月初就去了废品站找了不少《数理化自学丛书》,中学课本的《工业基础知识》和《农业基础知识》和理论考试几乎无关。

等到10月消息传出之时,各地数理化丛书早已供不应求。

许域给自己留了一本其余的偷偷捐给了复读班。

12月,高考结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