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看书不动笔非常挠心抓肺,总觉得缺了些什么程序。
许域忍着不适继续往下读。
一整个下午许域先通读了一遍资料,大概讲的内容是水稻的从育苗插秧到收割去壳的一生,详细介绍了在水稻各个时期需要注意的事项和一些小诀窍。
天气很冷,可是炕不可能整天烧着,许域也不可能一直待在炕上。
把昨天买的热水袋灌上80-90度的热水,烫得惊人,能维持一段时间。
其实屋子里还有蜂窝煤炉子,一热水壶那般大小,外头是藤编的,用这玩意就要注意通风,不然容易一氧化碳中毒。
姜剑威之前一直没想起来这玩意,主要是他经常在外边,根本用不着,发现许域那么怕冷就翻出来使。
煤炉子一般直接称它为火炉,把茶壶架在上头,可以一直喝到滚烫的热水,许域他们昨日已经买了热水壶,便不再用它温热水了。
火炉可以用来取暖,把冻僵的手直接靠在藤编网状地外壳处,或者放一层布料会更不烫手。
许域干坐着不动也觉得暖呼呼的,很舒服。
窗外日光弹指过,席间花影坐前移。【2】
许域没再看下去,太暗的环境看书实在费眼睛,看书这事有的是时间磨。
火炉其实还可以做饭,许域估摸着姜剑威回来的时间。
看着火炉灵光一闪,拿出角落里的一块老姜,刮去老姜的皮后,切成小块,放一小碗清水,掀开火炉的盖布,转而煮起姜汤。
许域是个地地道道的南方人,现代生活那么便利,他实在不会做馒头这件费时费力的事儿。
面糊他倒是会,许域决定了,晚上吃暖暖粘稠的面糊糊汤。
一碗面加上半勺盐,加水搅拌至没有明显干粉,让每一粒面粉都和水密切接触,静置二十分钟后再次搅拌把面搅成藕断丝连的状态,起锅烧热,把小葱和生姜还有一些白菜炒巴炒巴,加水煮沸后把面糊倒进去,再一直搅拌,不然容易糊底。
出锅前撒上胡椒粉。暖呼呼黏糊糊的面糊糊汤就做好啦。
姜剑威回来的正是时候。
姜剑威看见许域忙活的样子,无论多少次,这幅属于他的烟火气的场景始终让他觉得很是触动。
许域招呼姜剑威把在火炉上一直温着的姜汤喝了,姜剑威没有直接喝,拿出搪瓷杯把姜汤倒出一半,伸至许域嘴前。
许域一怔,瞬间挑眉,接过那份姜汤,咕噜咕噜地一口气喝完。
许域其实不太爱喝姜汤,太“辣”了,火气腾腾地往胃里冒,暖了整个身子,脸上泛着浅浅的红晕,很健康的面相。
姜剑威也一口气灌完。
姜剑威自然而然地接过许域手里的活,糊糊很难清洗,要努力刷锅才能干净。
许域不爱做清洗的活,他只是觉得清洁工作一向惹人生厌,他更爱食物变成佳肴的过程。
姜剑威觉得这没啥区别,而且他觉得做菜比刷锅难多了。
互补的两个人才能把日子过得长久。
面糊糊汤的味道不算清淡,口感让姜剑威想起了青菜芋仔糊。
12月是芋头成熟期,姜剑威今年没种芋头,他有些忙不过来了。
到时候向村里种了的人换上些,再加点咸菜,非常下饭的一道菜。
这个面糊糊汤是许域第一次做,许域之前只是看过教程,糊糊状总是莫名让他想起胡辣汤这道典型的特色美食。
食材太少,实在是无法发挥。
姜剑威拔回来的冬笋挺多的,许域打算把一部分做成酸笋。
“那我去找刘队长他们借个酸水。”
“不用”,许域叫住往外走的姜剑威,“这个不用酸水都行。”
许域支使姜剑威把冬笋切成细丝,丢进干净的陶罐里,加入井水密封。
静静等上一星期,到时候他们就可以吃上螺狮粉里的酸笋啦。
姜剑威没见过这种腌法,在他的记忆里,一般用盐或者是向人要一碗酸水才能成,像这般直接啥也不做倒是头一回见。
…
不知不觉中,三天时间就过去了。
许域再次踏上去公社的路,在门口和高远打过招呼后去了办公室。
他手里的那些资料还没看完呢,刘树人又丢给他《土壤肥科学》《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说学东西不应该只学水稻,一股脑地全扔给许域,像是要把毕生所学的东西都灌给许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