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div>是!叶燕行灿若星辰般的双眸看着她高声应道,应该让更多的人读书识字。大家都明事理就好了。
不错的想法,只是会很慢!叶三娘澄净透彻的目光看着他说道,不错傻小子,都明事理未必会照着你的设想来。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众口难调。而且被民意绑架可不是什么好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你只会陷在不断地争斗中,蹉跎了岁月。就如党争一般,知道对方是对的,但因为站队,就必须攻坚对方。
这样也不行啊!不是说群策群力吗?叶燕行疑惑地看着她说道。
群策群力,依然需要有一个人来拍板定案呀!可不是让你扯皮,踢皮球。叶三娘好笑地看着他说道,而且既然拍板定案了,就必须上下同心协力,不许推诿,扯后腿。不紧不慢地又道,普通人可没有什么远见卓识,他们有的只是眼前的利益。
哦!叶燕行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连里长他不是有事跟乡亲们商量吗?他们吵吵的跟菜市场似的。叶三娘眉眼含笑地看着他们说道。
这倒是,嗓门真大。叶落行笑着点点头道,可要是统一意见了,就会听连里长的。
但是卖棉花这事,连里长就和乡亲们出现分歧了。叶三娘清冷的目光看着他们说道,说话不管用了。
对哟!叶落行吧唧、吧唧嘴道,钱财太诱人了。
而且读书认字也没那么容易。叶三娘轻蹙着眉头看着他们说道,不说这字好不好学,笔画太多。接着又道,人为的给你划分,直接剥夺了你读书认字的权利。
啊!叶落行嘴巴长成了O型,不可思议地看着她。
那么惊讶干什么?叶三娘柳眉轻挑看着他说道,咱们梳理一下历史的时间线,读史书你会发现西周的时候,都是官办的书院,学生清一色的是王公贵族。而学的内容是礼乐射御书数,与现在还不一样,特别的复杂、繁琐。所谓学在官府,官师合一,百姓跟读天书似的,眼晕。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我们应该感谢孔圣人,读书认字不再是官学独有的,孔子开始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说每个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不分贵贱贫富,文化知识也不是贵族们独有的权利。也只有这段时期,普通人才能真正学到一些有用的知识,提高一下自己的生存技能。想了想又道,当官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在太平岁月。乱世缺乏人才,读书认字自然备受重用了。那句话怎么来说:将帅必起于卒伍,宰相必起于州部。
严肃地又道,无论上层怎么争权夺利都无所谓,但是把天下拖入战乱,那就该死。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乱世人命如草芥。
这个史书上记载着呢!那不是白纸黑字,不是冰冷的数字,那都是活生生的人。叶燕行心有戚戚地说道。
叶三娘欣慰地伸手揉揉他的脑袋道,很可惜,秦朝又将这扇私学的门关上了,恢复官学那一套。接着又道,这到了魏晋南北朝,无论察举制还是九品中正制,它们的核心依然是通过官员来举荐人才,然后上报给中央。而被推荐的人又是贵族的子孙后代,他们互相选拔对方的子孙当官,留给寒门学子的机会相当少,希望不大。
所以才有了科举制嘛!叶燕行高兴地说道。
小傻瓜,科举制也没那么容易。叶三娘黛眉轻挑看着他们说道,不过它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官学和贵族的垄断,寒门学子总算可以通过读书熬出头了。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轻笑着出声道,哪怕学成文武艺后,还是得货与帝王家,读书不再是世家门阀把持着,水泼不进,针扎不透,垄断已经被打破,这天下不再是一潭死水,普通人也能有机会鲤鱼跳龙门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