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切按部就班,凤执也没有刻意为难,她一般不喜欢在开头就为难人家,而是在未来,让你明白什么叫魔鬼手腕。
方文义?
臣在!响亮的应答,生怕凤执听不到。
凤执抬眼看去,确实是之前在西南遇到的那人,竟然跟着凤安河回来了,而且还混到了四品官的位置。
方文义也很是激动,他等了这么久,可算点到他名字了,迈步上前:自西南一别,没想到还能再见到陛下,当日陛下一席话让臣醍醐灌顶,瞬间明白了毕生志向,此生愿为陛下、为东兴天下百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一句话,立刻拉近了距离,比师策说得有水平多了。
但是……凤执不喜。
当初这方文义不要脸皮的缠着小棠,那时她只觉得有趣,所以提点他两句,其实是看他总是献殷勤厌烦。
但她也只是提点,顶多让玉子归教一下,但并未有把他纳入麾下的意思。
之前是,现在也是,她并不需要如此这般的臣子,不管是德行还是能力,他身上并无她觉得可取的地方。
但心里这么想,面上却不会表现出来。
方文义是被安排在朝中而不是外放,朝中也好,看似离皇权最近,可容易爬,也更容易跌。
你有这志向再好不过,希望你能持之以恒,不忘初心。
凤执说完抬手:下一批!
方文义觉得凤执太冷淡了,有心想说几句,但旁人却没给他机会,谁都想要面见女帝,想要被点名,而方文义套近乎的举动很有显摆的嫌疑,虽然让人羡慕,但更多让人嫉妒。
跟女帝是旧识不见得女帝就能护着你,只要女帝不是把你捧上天,他们有的是办法把他踩进泥里。
这就是凤执不表态的原因,杀鸡焉用牛刀?犯不着她出手。
而凤执发现这群官员中不乏年轻出众的,总得来说,容貌不错,能力品行日后可见。
蔺衍是这群人中最年轻最没势力,在后面才被勾选出来的,只是最后在凤执面前露个面就走了。
明明是凤执有心挑上来的人,结果凤执没点他,蔺衍也中规中矩,没有特意展现,就这一点,凤执就挺满意。
朱笔在名单上勾勾画画,有人往前排,有人往后拉,有的直接被涮下去。
官员的事情定下了,边关也终于动了。
南诏王一直不答应西弦借到,西弦恼羞成怒,终于对南诏用兵,本以为只是弹丸小国,随随便便就能拿下,结果却被南诏摆了一道。
等西弦士兵到达,南诏士兵假装示弱,西弦士兵一追击,直接落入东兴早就布置好的陷阱,等到他们发现自己中计了,早就为时已。
之前西弦送来了赔礼,那只是梁家的个人行为,为了赎回太子裴琅,都算不得西弦皇帝的意思,也并没有签署和平协议。
西弦明显是打着想要找回场子主意,是以女帝出兵南诏并不算违背诺言。
兵戈起,天下乱。
女帝明明是个女子,但这好战程度却不输男儿。
第312章 一遇风云变化龙(求月票)
战事兴起,不是偶然,而是必然,也不是凤执一个人决定的,毕竟之前可是西弦先挑起的战争。
这都是明摆着的事情了,却有文官假惺惺的忧国忧民:陛下,这战事一起,天下大乱,百姓必将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民不聊生,实非明智之举啊。
站在他前面的师策顿时就不乐意了:曾儒你是脑子有毛病吧?现在是西弦要打仗,又不是我国挑起的战端,这关陛下什么事?你要是这么忧国忧民,不如去劝劝西弦的皇帝。
曾儒被师策怼的脸上青一阵白一阵的,但还是不服气:这事儿总有别的解决方法,打仗总是不好的。
师策嗤笑:有什么办法你倒是说出来啊?
曾儒抬手拱了拱:我大兴王朝人才济济,集思广益,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万胜站在前头吭了一声:曾大人可别甩锅,既然是你提出来的,那就你自己解决,可别拉上咱们所有人。
李戍也毫不掩饰的讽刺道:别人都打到家门口,明晃晃的要打你了,居然还说什么不打仗言合,曾大人倒是敢说,不如你来?
其他几人也同时点头:确实,就算忧国忧民,但这都要挨打了,哪儿能不还手?不知道还以为东兴好欺负呢。
至此,一旁的人是看明白了,女帝选的这些大臣,浑水摸鱼可以,但认怂不行。
凤执对此满意:西弦也该派使臣来了,朕也会派遣几人过去,就把曾大人也算进去,看看能不能劝说西弦撤兵投降。
曾儒顿时面红耳赤,羞愤不已:陛下,臣只是说出一个建议,何至于被羞辱至此?', '')